蕎麥:
與眾不同的是,蕎麥含有"蘆丁",這種成分可降低人體血中膽固醇,并對血管有保護作用。在喜馬拉雅山南面的尼泊爾人。不但大量吃蕎麥面,也吃蕎麥的嫩莖和葉,而當地居民很少患高血壓病。
燕麥:
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在燕麥里含有亞油酸,每50克燕麥中所含亞油酸相當于10粒"脈通"的含量,所以燕麥有抑制膽固醇升高的作用。據報道,美國的一項相關研究證實,每天吃60克燕麥,可使膽固醇平均降低3%。英國的研究成果認為,每天早上喝一碗燕麥粥,可將心臟病死亡率降低6%,燕麥所含的多種酶類有較強的活力,能夠幫助延緩細胞的衰老。
玉米:
玉米含有較多的亞油酸、多種維生素、纖維素和多種礦物質,特別是含鎂、硒豐富,具有綜合性的保健作用。近年來發現玉米含有一種長壽因子--谷胱甘肽,它在硒的參與下,可生成谷胱甘肽氧化酶,這種成分有抗老防衰、延緩衰老的作用。
黃豆:
實驗證明,黃豆及其制品對心血管有特殊的作用。經常食用黃豆食品,可有效的降低血清膽固醇,并幫助解除動脈血管壁已遭受的損害。一些學者研究發現,用醋泡過的黃豆可用于治療高血壓和肥胖癥。因為黃豆里的皂素能排除貼在血管壁上的脂肪,并能減少血液里膽固醇的含量。
甘薯:
美國史華茲教授研究發現甘薯中有類似雌激素的物質,對保持皮膚細膩、延緩細胞衰老有一定作用。日本醫學專家報告,甘薯中的粘蛋白是一種多糖和蛋白質混合物,屬膠原和粘多糖類物質,可減輕疲勞,提高人體免疫力,促進膽固醇的排泄,維護動脈血管彈性,防止動脈硬化,從而降低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吃鮮甘薯還可降低血漿血脂濃度,對防止高血脂癥和動脈硬化有益。
高粱:
高粱味甘性溫,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小兒消化不良,可取高粱入鍋炒香,去殼磨粉,每次取2至3克調服。但高粱性溫,含有具收斂止瀉作用的鞣酸,便秘者不宜食用。
常吃粗雜糧能夠預防中風 美國長達12年的研究表明,大量食用全谷物食物(粗糧),可使患中風的危險性顯著降低。1984-1996年,美國哈佛大學對7萬多名年齡38-63歲,調查前沒有患糖尿病、冠心病、中風或其他心血管病的護士進行健康調查。"護士健康調查"是研究婦女的飲食模式和生活方式與慢性病的關系,參加者以郵件問卷的形式進行飲食的評估。食物頻數問卷中包括了一百多種食物,被調查者填寫在過去的日子里每天食人這些食物的次數和數量。
全谷物食物(粗糧)包括黑面包、全谷物早餐、爆玉米、燕麥片、麥芽、棕色米、麩糠等;細糧食物包括甜卷、糕點、甜點心、白面包、果批、英國松餅、餅干、白米、薄餅、蛋奶烘餅等。同時也包括與心血管疾病有關的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消耗頻數。定期進行問卷調查,為了減少人與人之間、日與日之間的變動,資料采用累積平均法處理,能清楚地辨別參與者的飲食模式。為了更確切的了解粗糧與中風的關系,與中風有關的生活方式,如吸煙、飲酒、鍛煉、絕經后使用荷爾蒙等因素也考慮在其中。調查對象在調查期間是否患中風是根據其醫療記錄,并按"國家中風評述"所推薦的標準加以判斷和分類;